2015年,中国进口汽车市场出现持续性“供需双降”,库存持续高企、价格优惠幅度加大、经销商大面积亏损等结构性问题。
与此同时,面对新能源、“互联网+”等带来的一系列产业变革的影响,以及天津“8•12”突发事件的波及,进口汽车市场变化也超出预期,春天已不再。
2015年11月15日,第十二届中国进口汽车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国机汽车下属企业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发布了《2015中国进口汽车市场年度报告》
报告从供给方面分析指出,2015年,在高库存压力下,市场供给开始出现调整。据中国进口汽车市场数据库的数据显示,1-9月,中国累计进口汽车80.1万辆,同比大幅下滑23.9%。
从季度走势来看,前三季度海关进口量分别下降17.1%、28.4%和25.1%。从月度走势来看,2015年1-9月各月的进口量均低于2014年同期进口量,再现了2012年至2013年间的“去库存”调整。
在经济新常态、消费回归理性、进口车国产化,以及股市等因素的持续影响下,进口汽车市场需求大幅下滑。2015年1-9月经销商交付客户进口车(AAK)销量为67.6万辆,同比下滑22.4%;1-9月进口汽车市场销售上牌87.4万辆,同比下滑10.8%。从季度走势来看,二、三季度环比均负增长,反应了进口车市场需求的回落。A级车份额逐年上升,1-9月达33.2%,继续成为最大的细分市场。
自2012年以来,由于跨国汽车公司按照惯性制定高销售目标,市场供给出现“结构性”过量,并形成了行业库存高企的不良局面。2014年10月,行业库存数量超过2012年创造的库存新高,随后仍不断攀升,于2015年4月达到最高值5.1个月。在8月天津港“8•12”爆炸事件影响下,9月行业库存(厂商库存+经销商库存)深度为4.9个月,库存压力仍然巨大。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经销商库存调研显示,2015年9月进口经销商的库存深度为2.01个月,显示经销商潜在库存压力仍较大,盈利能力大幅度下降。
从价格方面看,自2014年9月份以来,一方面库存压力逐步增强,另一方面市场需求逐渐减弱,使得终端市场销售压力不断增大。加上平行进口汽车的价格冲击,进口汽车经销商不得不继续大幅降价促销。进口车市场终端优惠幅度持续加大,截至2015年9月,优惠幅度已达14.2%,超过2012年的最大优惠幅度10.8%,创历史最高值。除个别MPV车型外,绝大部分车型的优惠幅度均持续加大。9月市场整体平均优惠9.29万元,显示进口车经销商终端销售压力已达峰值,盈利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从渠道关系看,由于进口厂商目标过高,而需求较预期大幅下滑,“以产定销”的营销模式导致并决定经销商压库现象严重,厂商与渠道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为适应新形势,整个汽车产业利益链条发生转移,厂商经销商之间对话机制初步建立,收入与利润的重心也正在向售后过渡。
港口方面,天津港“8•12”爆炸事件对进口车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据汽车营销分析不完全统计显示,在此次事故中受损车辆总数约2.6万辆,其中绝大部分是进口车,共涉及丰田、宝马、大众、雷诺、现代-起亚、Jeep、斯巴鲁、马自达、三菱、捷豹路虎、奔驰等多个品牌。虽然受损车辆数量规模较大,但根据上半年进口车销售上牌总数59.8万辆、月均销售9.97万辆估算,2.6万辆进口车约相当于整个进口车市场0.26个月,即7.8天的销量,对进口车市场短期的供求关系和整体终端市场价格的影响不大,部分受损车辆后续处置工作仍尚需时日。若后续处置工作及时、有效,基于天津港进口车业务长久形成的优势,长期来看,事件对其影响有限。
2015年12月10日 13:32 1F
对于平行进口车,以后政策只会越来越开放,相信化解平行进口车政策瓶颈后,平行进口车还是会火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