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底的北京经过一场降雪的洗礼,气温骤降十余度,刷了刷朋友圈,满屏尽是咒骂般的抱怨。放下手机,点一杯咖啡,嚼一粒橄榄,在地中海温暖海风的轻抚下,偷得浮生半日闲。直到突然一声“熊来了!”,打破了原本的平静。
别害怕,这里说的当然不是真的有熊,要真有这么危险的生物存在,马略卡岛也不会成为欧洲最热门的度假胜地之一。飞行了将近一万公里,除了躲开北京的寒潮,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试驾斯柯达品牌的全新SUV——柯迪亚克。这台车无论是在德国的首发亮相,还是不久前广州车展上以国产身份示人,都有着颇高的关注度。在和欧洲媒体同行一番唇枪舌剑之后,我终于如愿拿到了2.0T汽油版车型的钥匙,试驾之旅正式开始。
我知道不少朋友对于柯迪亚克已经有了相当充分的了解,但这次我还是想再废一点笔墨,从里到外、从静到动,把它完成的呈现给大家。柯迪亚克这个名字是Kodiaq的音译,而Kodiaq则源自阿拉斯加南部最大的岛Kodiak,这个岛上生活着体型最大的棕熊,斯柯达给旗下最新的中型SUV取这样一个名字,想表达的意思不言而喻。
柯迪亚克同样出自大众的MQB平台,与全新Tiguan相同,不同的是柯迪亚克没有像Tiguan一样分成标准轴距和长轴距两种,而是直接进行加长,只有长轴距一种版本,并且还有5座和7座车型可选。不过在和厂家沟通中,他们表示柯迪亚克其实还是更偏向于一款5座SUV,7座只是给消费者多一种选择,与汉兰达、锐界这样的7座中型SUV定位不同。
其实不光定位不同,柯迪亚克在体型上也和汉兰达、锐界存在一定差距,4698×1883×1676mm的尺寸与别克昂科威、现代全新胜达相仿,未来国产版上市之后的主要竞品预计也会是它俩,不过2791mm的轴距倒是在这个级别中有一定优势,体型虽然不大,但轴距比汉兰达还长了1mm。
柯迪亚克的外观设计几乎继承了VisionS概念车90%的元素,只是出于量产的考虑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它和速派一样,同样使用了斯柯达家族最新的设计语言,相信未来几年斯柯达品牌的车型大多都会是这个样子。车头的立体竖条幅进气格栅,前包围下部还有大面积的蜂窝装饰,这些都让柯迪亚克看着野性十足,名字都和棕熊一样了,样子总不能娘娘腔,你说是吧。
其实最能体现柯迪亚克硬朗造型的地方在车侧,不论车顶曲线、侧窗、腰线还是轮拱,你都能找到大量平直的线条,就是这么直来直往,没有矫揉造作。另外对于一款SUV来言,有一些硬指标也是不得不提的,接近角22°、离去角23.1°、纵向通过角19°、最小离地间隙194mm,放在同级别偏向城市驾驶的SUV里来看都还不错。0.33的风阻系数比Tiguan的0.31略高,不过这也是因为更加方正的造型导致的。
柯迪亚克四个车门都有机械结构的防擦条,车门打开时弹出,包住车门边缘,关上车门后会自动收回,防止在狭小空间内磕碰车门,对自己对旁边的车都是一种保护。只是前不久广州车展上的国产版车型没有见到这一装置,希望量产时能给加上。
柯迪亚克的车尾造型同样有着很强的家族式风格,甚至我觉得设计师都有点偷懒,直接把速派旅行版的车尾拉高,再把尾门线条、尾灯结构略微调整一下就交工了。
至于内饰方面,柯迪亚克就没能给人带来什么惊喜了,大众风格明显,和同样出自MQB平台的车型有着大量共用的设计和零件,就算你没见过实车,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不过作为被斯柯达品牌寄予厚望的车型,柯迪亚克也确实有一些真本事,做工用料什么的就不说了,在非豪华品牌中大众的表现一直还算不错。配置方面的诚意也是满满的,全景天窗、360°全景影像、前后排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无线充电等等,这些都算是常规配置了。柯迪亚克还和Tiguan共享了新的驾驶模式选择、ACC自适应巡航、带紧急制动、主动刹车的自动泊车等22项辅助系统,绝对是有备而来。
柯迪亚克和Tiguan共享了那么多新东西,唯独全液晶仪表盘和抬头显示功能是柯迪亚克不具备的,这应该是考虑到斯柯达品牌的定位,以及让柯迪亚克和Tiguan在配置上拉开一些差距。不过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舍弃全液晶仪表和抬头显示,在价格上能有一些让步的话,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无疑会更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