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Stellantis集团宣布,由于之前宣布的Stellantis获得与广汽集团合资企业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广汽菲克”)多数股份的计划缺乏进展,Stellantis将采用轻资产方式在中国发展Jeep品牌,并与广汽集团协商终止本地合资企业广汽菲克。今后,Stellantis将专注于在中国分销Jeep品牌的进口汽车。
如果换句直白的话说,因股权调整无望,Stellantis意欲“关闭”广汽菲克,日后只向国内市场提供进口Jeep车。
据资料显示,广汽菲克是由Stellantis集团和广汽集团于2010年3月9日投资成立的合资公司,该公司总投资约170亿元,双方持股比例50:50。公司主营业务涵盖乘用车整车、发动机、零部件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销售及售后服务。
具体到整车方面,广汽菲克引入国产的Jeep品牌车型有自由光、自由侠、指南者、大指挥官、大统领等,覆盖15万-30万区间产品。
2015年,广汽菲克首先引入了Jeep自由光。彼时,恰逢国内SUV车型走俏,引入国产即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上市仅一个月销量便达到了5834辆。为此,广汽菲克一鼓作气,随后相继引入了指南者、自由侠和大指挥官。
2017年,Jeep在引入国产两年后,迎来了品牌高光时刻,其年销量达到了22.23万辆,同比增长57%,这也使其成为彼时国内年度产销增速最快的合资车企。
然而,好景不长,2018年,先是国内SUV车型经过两年多的疯狂后增长势头开始放缓,再加上各车企同类竞品车型的全面跟进,大大冲击了Jeep品牌车型在国内的销售行情;并且也正是这一年,Jeep品牌因为压库问题被爆出经销售退网维权;更为严重还在后面,率先引入的自由光车型由于频繁烧机油,遭到用户集体声讨,并被央视点名批评。
几大事件,成了广汽菲克口碑崩塌的导火线。2018年全年,广汽菲克销量只有12.52万辆,与2017年相比,近乎是腰斩。此后,Jeep品牌在国内的销量继续下探。2019年销量7.39万辆、2020年销量为4.05万辆、2021年销量为2.04万辆,连续四年销量下滑,成为广汽集团销量跌幅最大车企。
2021年9月,Stellantis集团宣布关停广汽菲克广州工厂。据广汽集团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广汽菲克的资产总额86.81亿元,负债总额86.78亿元,账面盈余只有300万。
2022年上半年,广汽菲克销量再次下探,几乎已“跌停板”。据广汽集团发布的产销快报显示,今年6月份,广汽菲克产量、销量双双为0;今年1-6月份,广汽菲克累计产量822辆、销量1861辆,同比分别下跌89.35%和84.18%。
这样的产销数据,实在让人唏嘘。与其鼎盛时期相比,已经回天无力,几乎没有再翻盘的希望。
探究广汽菲克的过山车般的涨跌原因,不难发现其两大股东这几年一直同床异梦,合作的并不顺。
首先来说,Jeep品牌引入国产这几年,市面上一直有引入牧马人的呼声,但有意思的是,广汽菲克一直没有把最具竞争力,或者说最具Jeep品牌代表性的牧马人引入国产,这不能不说是很大的一个遗憾。
毕竟在中国市场,Jeep牧马人的名头比其它Jeep车型都要响亮,每次的越野体验,牧马人也一直充当着舞台的主角和品牌的门面。最具Jeep越野情怀的车型至今都未能实现国产,原因显而易见,肯定不是广汽不愿。
双方合作不顺的还有深层次的股权纷争。今年1月27日,Stellantis曾在官网宣布,计划将广汽菲克中的持股比例由50%提升至75%(而上升的这25%显然需要广汽集团的让渡)。有意思的是,广汽集团随后就发布公告表示:公司从Stellantis官方网站获悉其计划将其在合资企业广汽菲克中所持股份从50%提升至75%,此行为未经我方(广汽集团)认可,广汽集团对此深表遗憾。
这一乌龙事件,将双方的股权纷争摆到了明面。谁都想争广汽菲克的绝对控股,这不难理解。其无非就是掌握企业更多的话事权,进而推进自己的发展战略,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但在股权拉锯战中,双方纵然意见不合,一般也都会在私下里沟通解决。这种公开暴露不和的情况并不多见,因为一旦摆上台面,意味着博弈双方不在顾及彼此的体面,问题将再难调和和回旋。
7月18日,Stellantis集团宣布,由于股权提升计划缺乏进展,Stellantis将与广汽集团协商终止本地合资企业。同日,广汽集团官网也跟进宣布,广汽菲克近几年持续亏损,且今年2月以来一直无法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广汽集团和Stellantis正在协商有序终止合资公司,并将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合资公司的相关事宜。
曾经风光的广汽菲克,最终走到了退市关门的境地,实在让人唏嘘。Stellantis表示,终止合资企业广汽菲克后,将采用轻资产方式在中国发展Jeep品牌,专注于在中国分销Jeep品牌的进口汽车,并增强进口汽车的电气化阵容。
客观地说,Stellantis单干的盘算,有着不小的风险,缺了本土化企业助力,Jeep品牌要想在这个大市场有所作为,将会更加吃力。唯一可行的反倒是让渡部分股权和利益,交由本土化车企主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