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宝马日前已告知9万名北美车主在更换气囊前暂停驾驶车辆。据悉,这些车辆配备了高田气囊。因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行驶中有爆炸的风险,高田气囊又被众多网友戏谑为“死亡气囊”。截至目前,因高田安全气囊隐患召回的问题汽车,早已超过了100,000,000辆。
此次9万名车主暂停驾驶下的宝马,是高田安全气囊祸害下的最新一家汽车制造商。据悉,在宝马发出“请勿驾驶”警告之前,本田、福特和其他几家车企也发出了与高田安全气囊有关的类似命令,这些安全气囊在长期暴露于高热和潮湿环境中后有可能发生爆炸。
宝马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装有高田公司生产的驾驶员安全气囊的车型包括:2000至2006款宝马3系(E46),包括M3;2000至2003款5系(E39),包括M5;以及2000至2004款的X5(E53)。宝马美国官网显示,此次召回还包括某些年份生产的宝马1系、X1、X3、X5和X6车型。
据悉,宝马要求车主访问其召回网站,以确定他们的车辆是否符合免费维修条件,或者拨打客服电话或联系宝马服务中心寻求帮助。
高田安全气囊问题肇始于2009年。2009年5月16日,美国一位18岁的女孩埃希利帕海姆开着一辆2000年生产的本田雅阁去接放学的弟弟。在学校的停车场,不料雅阁汽车与另一辆车相撞,雅阁车的安全气囊爆炸后,弹出的一个金属片划破了埃希利帕海姆的颈动脉,最终导致这名18岁的花季女孩因失血过多而亡。
意外发生后,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对事故车辆进行了调查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为高田气囊存在安全隐患所致。美国密歇根州的联邦法院指控指出,高田公司生产的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器使用的是性质不稳定的硝酸铵推进剂,而硝酸铵的特点之一是易溶于水、易吸湿和结块,当发生器长时间暴露在高湿度环境当中,其推进剂易受环境影响而破坏,很容易燃烧甚至爆炸,导致金属保护外壳破碎,并且为了控制成本,高田安全气囊的增压泵也存在设计缺陷,气囊在展开时,爆炸还会将破坏的增压泵金属碎片等连同气囊一起弹出,伤及驾驶员。
对安全气囊存在的隐患,高田是心知肚明的。据后来的调查显示,高田内部在2000年左右就意识到气囊气体发生器并没正常工作,因为部分气囊在测试中爆炸,但高层“操控”隐瞒了测试数据及实情,参与人员也无一人出面阻止。
网络报道显示,2004年,高田安全气囊存在设计缺陷和质量隐患的报道在网络上涌现,但当时如日中天的高田,面对大部分市占率和丰厚的利润,一直不愿直面回应并抽身积极改进,而是对其进行了公关和淡化处理。就是面对2008年高田气囊问题不断涌现、部分车企不得不开启的召回行动,高田仍置若罔闻,称是“汽车生产商自己的举动”。最终导致其隐患气囊得以继续大规模生产并进一步流向市场。
2009年“5·16”美国女孩埃希利帕海姆悲剧发生后,类似的意外事故在世界各地开始不断上演,2016年更是成为大规模爆发年。据网络不完全统计,当时因高田安全气囊隐患导致的意外伤害事件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已经造成数百人死伤。一时间,高田安全气囊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并由此引发了汽车制造史上最大规模的汽车召回事件。
高田,曾将安全视为企业的命脉。1933年,高田创始人高田武三在日本滋贺县成立了高田株式会社,该社一开始主要生产纺织用品。后在二战后开始涉足汽车安全带等产品并由此掘得第一桶金。1987年,高田在本田的邀请下成功研发出日本第一个安全气囊,随后,高田转战安全气囊并逐渐占据了主流市场。
巅峰时期,高田不仅是日本最大的汽车安全部件制造商,还发展成为世界仅次于瑞典奥托立夫的全球第二大气囊生产商。其主要客户除囊括了本土日系阵营的本田、丰田、日产、马自达、斯巴鲁、三菱等,还有德系阵营中奥迪、奔驰、宝马、保时捷、戴姆勒,美系的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英系的捷豹、路虎,韩系的现代等诸多知名车企。据网络不完全统计,全球至少有34个汽车品牌配备了高田气囊。
大范围的市场占有率,也导致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出现广泛的波及。实际情况确实是这样,高田气囊隐患大规模爆发后,很快就殃及了几乎全球车企,最终引发了汽车行业史无前例的成批次召回。截至2021年,因高田安全气囊隐患召回的问题汽车,仅几家车企有据可查的召回数据就早已超过了100,000,000辆。
2015年5月18日,高田在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勒令和高额罚款下,承认其生产的部分气体发生器存隐患。此间,公司董事长高田茂也在美国媒体正式向消费者致歉。
2017年2月27日,高田在美国联邦法院正式认罪,承认其故意隐瞒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其生产的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器可能会爆炸,爆炸时滚烫的金属碎片会进入司机的脸部,危及生命安全。同时同意支付10亿美元罚款,其中8.5亿美元由负责管理高田公司赔偿基金的特别管理机构支付给汽车制造商,2500万美元为刑事罚款,1.25亿美元则向受害者赔偿。
同年6月26日,高田公司因无力承担众多车企的召回索赔,正式向东京地方法院提交了“启用民事再生法的申请”,也就是破产。而公开信息显示,破产时高田已因赔付召回等负债约1万亿日元(100亿美元),创日本制造业企业破产最高纪录。
高田破产了,但它遗留的问题气囊依旧在市场上留存或流通,车企不得不垫付由此引发的召回及赔偿费用,且这笔钱大概率需要车企自己买单。业内人士估算,高田破产后各车企未召回的安全气囊,总召回费用大约为1.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47.37亿元。
更重要的是,高田虽然已寿终正寝迄今,但高田气囊仍流恶难尽。此次召回即是佐证。一家近乎百年的老店,开始时曾以安全为立身之本,但在后来的高速发展中,却为了攫取尽可能多的利润而沦丧了初心,高田的退变值得所有车企警醒,汽车关乎交通安全,不管是内部成千上万的零部件,还是整体结构安全,每一个与之相关的企业都必须自始至终、从严把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