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以及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核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即日起至2月5日,将通过自查与现场督查的方式,调查全部车辆生产企业以及新能源汽车运营企业(含公交、客运、专用车等)、租赁企业、企事业单位等新能源汽车用户,全面核查财政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新能源汽车生产与使用情况。
此次核查是针对近日新闻媒体报道部分企业数据造假骗取财政补贴,形成所谓的“新能源汽车骗补产业链”一事展开。
2015年,国家和地方针对新能源的补贴简直可以用巨额来形容。据大致核算,33万辆的市场销量,政府投入的补贴预估至少超过300亿元。如此高额的补贴不仅让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表现出狂飙突进的增长,也滋生了很多灰色的现象。
如同2009年家电下乡过程中不少企业借势违规套取补贴一样,恶意骗补的行为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已经抬头。据国内知名媒体报道称,“2015年可能有高达十亿元的补贴资金被企业以各种方式‘套取’”。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他接触到的打着要做新能源分时租赁的公司、甚至是一些电动车的生产公司,其实都是在通过各种方式,打着实业的幌子做着是套取补贴的事情,甚至一些产业链上的供应商也都在钻空子。
那么,在客车市场,补贴高到什么程度?一家客车生产企业的人士表示,其实国家补贴就基本上已经可以覆盖新能源车与传统车的成本差,但售出一辆新能源车,除了国家补贴外,还可以享受到几乎1:1的地方补贴,甚至省、市进一步的双重补贴。一辆纯电动大巴,补贴最高可以达到上百万。
此次专项核查,范围将覆盖全部车辆生产企业以及新能源汽车运营企业(含公交、客运、专用车等)、租赁企业、企事业单位等新能源汽车用户。将对2013、2014年度获得中央财政补贴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以及申请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有关情况开展核查。
评论